胡润发布独角兽指数:造车新势力实力演绎成长之道

  “被称为独角兽的企业,必须拥有刺穿人类现有认知的能力。”

  ——题记

  “今天,我们正一起站在新能源汽车革命的门口。这革命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是日前,一位投资人在某新能源汽车品牌发布会上的发言。

  很显然,在政府密集推出政策、各个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之后,现在谁也不会怀疑汽车进化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的事实:传统汽车的单一化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变化,日益多样化的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正成为常态;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不再是简单的物质满足,而是对便捷的智能化生活的精神诉求。

  这让电动化和智能化成为了汇入汽车躯体的两股新鲜血液,前者改变汽车100多年来的驱动方式,后者改变汽车与人的协作方式。

  而在这一新的汽车大变革时期,中国正显示出全球最具活力的态势,新造车企业喷薄涌现。它们为百年历史的汽车产业注入了新的动力,并推动了汽车与互联网科技的深度融合。更重要的是,这些造车新势力的佼佼者们,从未让革新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已经在逐步推进产品落地和各方面的宏伟布局。

  由此,近一两年,汽车整车领域的“独角兽”企业纷纷涌现。近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18第二季度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结合资本市场对“独角兽”的定义,筛选出130家有外部融资且估值超十亿美金的“独角兽”公司,并公布了一份“2018年中国独角兽TOP130”榜单。在这份榜单的汽车交通领域,金融界汽车发现了蔚来汽车、威马汽车、爱驰汽车、拜腾汽车等多家造车新势力的身影。

  这些企业不仅在资本估值上位居行业前列,更是凭借脚踏实地的战略举措而圈粉无数:拜腾汽车成立仅一年,是榜单中最年轻的新晋独角兽企业;爱驰汽车Q2估值增长54%,与拜腾汽车、车和家、小鹏汽车等友商同位列53名......在金融界汽车看来,这些造车新势力能够从此前的饱受质疑,到如今的估值超十亿美金,成为行业“独角兽”,应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天时地利人和 造车新势力杀入“独角兽”行列

  独角兽本为西方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形如白马,额前有一个螺旋角,代表高贵、高傲和纯洁。2013年,美国著名Cowboy Venture投资人Aileen Lee将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统计、分类,并称之为“独角兽”公司。此后,这一概念迅速流行于全球。

  关于独角兽,业内有个传说:今日的独角兽将是明日的行业巨头。正因此,“独角兽”企业备受各路资本和巨头的追捧与围猎。

  不过,想要成为“独角兽”却绝非易事。用熊猫资本创始人李论的话说,“独角兽”必须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即:第一、这个事儿必须是一件能成为“独角兽”的事儿。第二、创业者本人要成长为能够驾驭“独角兽”的人。第三,人跟事要有一定的匹配度。

  首先是天时。在低碳环保、能源安全和产业扶持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智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的发展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各国政府都将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国家未来绑定在一起。比如英国政府2017年7月宣布,将于2040年起停止销售燃油汽车以减轻空气污染。法国宣布将在2040年前全面禁止销售汽油车柴油车,争取在2050年前成为零排放国家。而作为汽车工业的发源地,德国将在2030年后禁售传统内燃机汽车。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早已推出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国家相关部委在2010年就开始进行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2012年又进行了“十二五”专项规划。2014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之后四部委又先后发布了针对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购车财政补贴、充电设施建设补贴等诸多利好消息,让智能新能源汽车有了最初的生存土壤。

  最重要的是,在当下这个智能新能源汽车的窗口期,中国汽车迎来了换道超车的机会。在发展智能新能源汽车方面,中国与老牌的汽车强国,都面临着新规则的制定。在如今尚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主导新能源汽车的游戏规则的情况下,中国车企在“汽车四化”的布局实践则已经显示出相当的实力,在这个赛场与老牌汽车强国站在同一起跑线。在电气化方面,以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为代表的汽车电池生产企业已成为世界领先的掌握核心科技的动力电池巨头。而多家中国本土科技公司,则凭着傲人的创新成果比肩硅谷,在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方面站在世界前沿。

  可以说,“独角兽”兴起的背后,既是一面观察中国新经济的镜子,也是一个可以窥见未来的窗口:随着新能源技术和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产业由传统动力驱动的移动工具向新能源驱动的智能化移动服务终端展开变革已成必然之势。而这个时代给也予了中国汽车产业换道超车的机遇。并且随着AI、大数据等一系列智能技术与汽车产业融合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紧密,这个机遇也将为我们带来越来越多的惊喜和回报。

    其次为地利。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中国具有的优势,同样也作用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回顾2017年,我国汽车行业的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尤其在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国家在政策层面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先后出台《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等30多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

  面对不断加码的政策力度,除了传统汽车厂商试水新能源汽车,以制造新能源汽车为目标的一系列造车新势力成立,他们不受传统造车思想束缚,给未来新能源汽车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当然中国能够同时涌现数个造车新势力“独角兽”,离不开巨大的汽车市场。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全球电动汽车存量已经突破300万辆,其中,中国市场占据了全球40%的份额。2017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再次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在全球市场占有率攀升至13%。

  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更是达到创纪录的40多万辆。而为了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近日工信部表示将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争取 2020 年实现产销量达到 200 万辆。可见新能源汽车市场在中国前景广阔,依旧是一片蓝海,未来充满想象空间。

  可以说,中国,这个世界第一汽车大国,已按下了全力奔赴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加速键。

  最后是人和。随着造车新势力的不断崛起,目前汽车行业整体格局不再是传统造车企业几家独大的局面,造车新势力已成为时下业内谈论最多的话题。不少传统车企高管在离职后选择创建或加盟造车新势力,也预示着汽车行业人才的天平开始向造车新势力倾斜。这对造车新势力来讲至关重要。

爱驰汽车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谷峰、爱驰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 付强

  以爱驰汽车为例,其联合创始人兼总裁付强此前在多家传统汽车企业任职,曾任沃尔沃汽车(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联合创始人兼CEO谷峰,曾先后任上汽集团财务总监兼资本运营部执行总监、CFO首席财务官。近期加盟爱驰汽车、任联席总裁的徐骏,拥有长达25年的汽车行业企业管理岗位任职经验,曾在中国兵器总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以及长安汽车担任要职。三位领导人在各自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他们过往几十年的成功经验,为爱驰汽车和外界带来了绝对的信心。

  在他们的带领下,爱驰汽车针对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设立了全新的职位,并招募到一大批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专业性人才。比如业界首创的CAIO这一岗位,将全面规划爱驰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并建立人工智能技术与爱驰现有车型平台及未来规划平台的融合,同时在商业端、消费端规划落地基于人工智能与平台的应用场景。这一职位也吸引到了国际AI专家陈学文博士的到来。

  同样,蔚来、小鹏等具有深厚互联网行业背景的造车新势力,也在不断吸纳传统车企人才加入。可见造车作为一项高整合、高密度的工程,新势力造车同样需要具有丰富汽车行业经验和技术的人才。

    “独角兽”造车大战开启,谁能赢到最后?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有多家造车新势力入围“独角兽”榜单,但这并不意味着造车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相反,造车是一个公认的极其复杂的过程,资金、人才、技术缺一不可。尤其是造车“烧钱”的速度已经远超所有人的想象,让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不禁感慨道:“以前看别人做车觉得100亿太夸张了,现在自己跳进去才知道200亿都不够花。”

  当然,烧钱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即使是特斯拉目前也处于烧钱阶段,但不妨碍其股票连续上涨,关键在于把钱用在刀刃上。毕竟汽车作为移动出行工具,与生命息息相关,想要消费者心甘情愿的买单,必须拿出实干成果。

  可喜的是,多数造车新势力都不负众望,已经各自建立起技术中心,自主研发新技术。比如爱驰研发的全球首个上钢下铝结构的MAS平台,该平台的设计具有高度灵活性和模块化,支持同架构多型谱开发。其它像蔚来汽车搭载的车载人工智能系统“NOMI”、拜腾汽车超级大屏加上手势识别、人脸识别等功能组成的用户界面,都是造车新势力的实干成果。

爱驰汽车首席人工智能官 陈学文

  与此同时,造车新势力还有比传统车企更加宏大的目标,就是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出行生态。车联网当然是这个生态的核心部分,有的造车新势力选择从联网开始,分阶段实现智能电动汽车的感知、协作和决策能力,打造超级移动智能终端。在构建智慧出行生态的道路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实力则格外重要。今年六月,爱驰汽车宣布设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中心,其负责人陈学文博士表示: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不仅仅只是自动驾驶这一个分支的应用场景,而是将彻底改变传统汽车产业链的作业方式,研发、制造、供应链、物流、销售、售后都将在新技术面前得到无穷的能量,重组成为一个全新的产业图景。

  从2014年开始,中国造车新势力开始纷纷涌现,它们通过一系列可靠务实又高效的行动,不断演绎“独角兽”成长之道,证明中国造车新势力已经得到各界,尤其是资本的青睐与信赖。不过,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最近两年将十分关键。依照之前的规划,这些造车新势力中的大部分车型将在近两年中实现产品落地。大浪淘沙,必将有人一路凯歌、大步前行,有人自乱阵脚甚至直接出局。所以“独角兽”们依旧不能懈怠,只有在产品和服务上拿出更多诚意、更好地解决用户痛点,才能在愈加残酷的淘汰赛中继续生存。

关键词阅读:造车新势力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