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500万辆融资300亿元 是造车还是另有所图

  8月14日,恒大FF正式挂牌。在简短的挂牌仪式上,当恒大FF高管自信地将“十年后,年产能计划达到500万辆”这一规划公布于众时,台下人全都惊讶地合不拢嘴。而就在次日,小鹏汽车“品牌日”也高调亮相,当场爆出的“智能汽车的核心在运营,而不在制造”、“截至2019年底,计划获得约300亿元融资”等更是槽点满满。

  恒大FF与其自吹自擂十年后的500万辆产能,不如认真思考如何将汽车生产出来、并说服消费者以200万元的高价购买它;而连预计交付数量也不愿公布的小鹏汽车,却对融资规模夸夸其谈……不由让人怀疑,它们到底是来造车的,还是来圈钱的?

  上周,“造车新势力”们上演的最夺(hui)眼(san)球(guan)的事件,莫过于所谓“500万辆”产能,所谓的“300亿元”融资及“智能汽车的核心在运营而不在制造”。

  此番雷人雷语一出,令原本只能“退居海外”的FF和此前在造车新势力中颇为低调、也显得较为“靠谱”的小鹏汽车,成功地“登上头条”。这两个活动都在广州举办,当时,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恰好都在现场,下面就让我们再做一个简单的回顾,也顺便看一下“造车新势力”们的真实想法。

  恒大FF:十年后,年产能计划达到500万辆

  8月14日,恒大法拉第未来智能汽车(中国)集团(恒大FF)在广州恒大中心正式揭牌。揭牌仪式上,恒大FF高管团队公布了新公司的十年战略规划。

  恒大法拉第未来智能汽车(中国)集团揭牌仪式 郭跃摄

  没错,场内场外都注意到,规划中“十年后,年产能计划达到500万辆”这一“豪气冲天”的目标。简单地对比一下,2017年,国内汽车销量排名第一的车企——上汽大众全年销量也仅为206.3万辆,其实际产能也只有200多万辆,况且这一企业已有35年的历史。

  与“500万辆”产能相对的是,此前还濒临破产的FF,如今虽得到“财大气粗”的恒大集团支持,但仍然官司不断、前途渺茫。至今,还连一辆符合量产标准的汽车也没拿出来。对此,该企业也表示,目前,FF91首台白车身已运抵美国汉福德生产基地,正式开始整车组装工作,全力确保在2019年第一季度FF91按时达到量产的目标。

  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这其中肯定有夸大的成分,虽然产能是一个企业主观可以决定的,投入资金就可以增加产能,但以目前发展来看,恒大FF若真扩充至500万辆产能,那一定会产生极大的浪费。”

  哪怕连产品还没有,就“勇于”说出“十年后,年产500万辆”的豪言壮语,似乎是基于恒大FF对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广阔前景的预判。恒大集团总裁兼法拉第未来集团董事长夏海钧在仪式现场表示,目前,已有不少国家出台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期内,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都将保持高速增长,10-20年后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可达几千万辆,甚至上亿辆,前景非常广阔。

  倘若真的能达到“10-20年后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可达几千万辆,甚至上亿辆”这一规模,那恒大FF“年产能计划达到500万辆”的宏伟目标或许还值得一搏。但以实际情况来看,2017年全球汽车总销量也不足一亿辆,而随着占市场份额最大、增速最快的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速停滞,未来全球汽车市场的规模还难以预料。再看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增势迅猛,但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也仅为122.4万辆,距离“几千万辆,甚至上亿辆”的规模还是遥不可及。

  如此这般的夸夸其谈,不免让人对本就不靠谱的FF更充满担忧。当下,对于恒大FF来说,如何将汽车生产出来、并说服消费者以200万元的高价购买,也许才是最该考虑的。

  小鹏汽车:智能汽车的核心在运营,而不在制造

  近期,在“造车新势力”们新一轮“刷屏”后,原本低调的小鹏汽车似乎也坐不住了。就在恒大FF举行挂牌仪式的第二天(8月15日),小鹏汽车也举办了一场规模颇大的“品牌日”活动。回味整场活动,关于产品的讲解、生产进度的公布、交付数量的规划等实质内容没有多少,留下的槽点却是满满。

  当晚,“智能汽车的核心在运营,而不在制造”不仅赫然出现在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的演讲PPT上,更让小鹏汽车成功刷屏。坊间普遍认为,身为造车企业,不把造车放在第一位,实在让人怀疑小鹏汽车造车的实力和诚意,就连一些论坛中的消费者也是对此颇有微词。

  一些论坛中,众多消费者吐槽小鹏汽车

  而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何小鹏在第二天的专访会上就主动弥补了“口误”。他解释到,他所讲的智能汽车其实指的是智能汽车生态,智能汽车不是一款具体型号的车型,而是整个生态。同时,出身互联网的何小鹏还以手机为例阐述了他的观点。

  然而不管何小鹏所讲的智能汽车的关键是运营,亦或是智能汽车生态的关键是运营,小鹏汽车的“关键”似乎都不是在汽车生产制造上。活动上,高管们对产品的讲述少之又少;活动外,成立已4年的小鹏汽车,目前仍无车上市交付。这也让何小鹏看似清晰的逻辑、合理的生态建设,因为没有产品作为基础而成为“浮云”。

  在品牌活动当场宣布的“小鹏汽车首款产品——小鹏G3将于年底规模化量产并启动消费者交付”,这一消息本应成为最大亮点,但也仅是一笔带过。甚至何小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目前不公开交付数量,因为其交付规模在“智能汽车生态”中占比将非常小,但数据的样本能够供小鹏汽车去迭代、前进了。这不由让人怀疑,这到底是真正的交付,还是小鹏汽车的又一轮试验呢?

  促使小鹏汽车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潜心修炼”的法宝,恐怕就是其身后源源不断的资金了。

  小鹏汽车品牌日现场公布融资目标 郭跃摄

  同样是在活动现场,相比于对产品规划、生产制造、交付数量等问题的一笔带过,小鹏汽车对于融资计划的描绘倒是具体又生动。为此,小鹏汽车高管用了整整一个版块时间来炫耀:“截至2019年底,计划获得约300亿元融资”。

  一方面迟迟无法交付车辆,甚至不敢公开预期交付的数量;另一方面却又高调讲述融资情况。以小鹏汽车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们似乎已经陷入了“造车不谈产品,却以能融到多少钱作为衡量企业是否成功”的怪圈。

  对此,北大战略与营销课程主讲专家薛旭也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与其他产业不同,目前新能源汽车很大程度是依靠国家政策补贴维持,而未来补贴完全退出后,就需要依靠产品自身的品质来竞争,因此只靠融资来发展是不正常的。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资金是问题,但不是根本,基本核心应该是提高产品竞争力、汽车品牌影响力等,没有思想突破、技术突破,只靠资源突破是难以成功的。”

关键词阅读:FF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