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车企销量TOP10:前三全是自主,合资正在大溃败?

  中国汽车市场上,自主弱合资强的局面,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扭转。

  乘联会发布的2023年2月销量数据显示,主流自主车企势头正盛,普遍交出了大幅度的销量增长,而合资车企则是颓势尽显,多数处于大幅度的下滑通道。

  2月国内乘用车企业共计批售新车161.8万辆,同比增长10.2%,环比增长11.7%。其中自主车企2月的累计批售销量为85.9万辆,同比增长37%。主流合资车企2月的批售销量仅为51万辆,同比下降19%。

  从畅销车企的情况看,2月国内销量前十车企榜单中,自主车企虽然只占了四个席位,但4家自主车企全部进入了前五名。比亚迪更是一枝独秀,以接近20万辆的销量数据,再次蝉联了月度销冠。

  2月车企销量TOP10:前三全是自主,合资正在大溃败?

  车市格局正在被颠覆

  中国汽车市场正在深度的重构之中,其中有两个明显的变化,其一是自主车企崛起之势异常迅猛,其二是电车替代油车的进程已经全面提速。

  过去很多年,受制于核心技术的缺失和品牌影响力的不足,自主车一直在国内汽车市场上扮演者追赶者的角色,只能依靠性价比优势,抢一抢低端市场的份额。

  最近两年,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流的自主车企,在品牌力和产品力方面,都实现了质的蜕变,越来越多的终端用户开始相信自主车,并愿意选购自主车。尤其是在大众化的汽车市场上,自主车型已经和合资品牌形成了缠斗,且隐隐有了取而代之的架势。

  电动车的普及,更是加速了自主车企的崛起,在电动化领域,自主车企已经走在了全球的前列。

  借势电动化,自主车企完成了很多以前很难想象的壮举。例如把自主车卖到了40、50万元以上的价格区间,开始和BBA等豪华品牌抢市场。以蔚来为例,2022年的国内高端车市场上,蔚来汽车的销量增幅超过30%,奔驰微增0.5%,宝马和奥迪均出现了销量下滑。

  再比如说,两三年的时间里,把一家主流车企的销售规模,再提升三、四倍。没错,说的就是当前车市的销量冠军比亚迪,2020年比亚迪的年销售规模还只是40万辆出头,2022年直接拉升到了接近200万辆的水平,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2月车企销量TOP10:前三全是自主,合资正在大溃败?

  自主靠新能源实现大反攻

  进入2023年之后,因为新能源车业务的差异化表现,中外车企市场表现上的参差表现的更加明显。比亚迪、长安、吉利和奇瑞,四家进入销量前十榜单的自主车企,在2月份均交出了大幅度的销量增长,其中比亚迪的月销量再次实现了翻番式增长,增速相对较低的吉利汽车,增幅也已经接近四成。

  反观榜单上的外资品牌,除敬陪末席的广汽丰田还能保持正向增长之外,也就电动车企业特斯拉还能撑起门面,其余4家合资车企,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销量下滑。降幅最高的是东风日产,月销量下滑了22.6%。

  乘联会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2月的整体销量中,新能源车的贡献接近三分之一。2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为49.6万辆,同比增长56.1%,市场渗透率为30.6%。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车的渗透率高达45.7%,反观主流合资品牌,市场体量根本不在一个等量级上,2月份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3.1%。

  2月国内共有十家车企实现了新能源车销量破万,只售新能源车的比亚迪和特斯拉之外,2月销量前十榜单中,还有两家车企的新能源车销量突破了万辆,分别是吉利(23283辆)和长安(19382辆)。

  2月车企销量TOP10:前三全是自主,合资正在大溃败?

  合资新能源并没有等来所谓的“爆发日”

  过去两年,在聊到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上自主一家独大的局面时,与唱衰合资观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行业内还存在着合资将决战下半程的声音。这部分观点认为,自主品牌只是在合资品牌还没有重点布局新能源业务之时,打了个时间差。市面上没有合资电动车,消费者没得选,也就只能购买自主产品了,到了合资品牌也开始重点布局新能源业务的时候,自主新能源车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事实如何呢?

  最近一两年,不少主流的合资品牌已经喊出全面转型电动化的口号,陆陆续续也都发布了自己的新能源战略,带来了自己的专属电气化架构,投放了一系列的新能源车型,但能够搅动的市场波澜,都还比较有限。

  大众化市场上,南北大众的ID.系列一度表现出过不错的市场冲击力,都曾有过月销万辆以上的表现,但近期或许是因为缺乏了新车的刺激,市场表现重新归于平淡。日系“三驾马车”本田、丰田和日产也被寄予过厚望,但是目前呈现出的现实却是,三个日系品牌在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上都被撞了满头包,新推出的电动产品,全都成为了凸显自主新能源车性价比优势的存在,完全没有竞争力。

  高端新能源车市场上,BBA为代表的豪车品牌也都失去了过往的市场“魔力”,陆续带来的新产品,愿意买单者寥寥,在与蔚来、理想等新造车势力的竞争中,全面落于下风。事实上,现阶段头部新造车势力的市场目标,已经不再局限于内部竞争,而是开始去撬BBA等豪车品牌在油车市场上的根基。原本在国内市场上非常强势的奔驰、宝马、雷克萨斯等品牌,要保销量也不得不开始让利,在终端市场上都已经给出相当可观的优惠幅度。

  进入3月份之后,国内市场上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燃油车市场上,价格战全面打响。湖北省率先推出了限时一个月、力度空前的购车优惠政策(企业+政府双重补贴),一方面这是汽车大省稳消费、保发展的经济手段(目前看来,湖北车市降价已经形成蝴蝶效应,更多的品牌和省市开始跟进),但从另一方面看,也进一步加速了国内市场优胜劣汰的进程。短时间内,边缘产品通过大幅度的让利(如雪铁龙C6优惠9万等)确实收获了不错的订单,但长期来看,被打破的市场生态势必将在优惠政策退出后形成反噬,未来的油车市场,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上文我们已经提到过一个数据,目前主流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只有3.1%,在新能源市场上难以破局的同时,还进一步加重了在油车市场上的举步维艰,接下来等待着一众合资品牌的,将是难度翻倍的市场新局面。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也未必不是好事儿,对自主品牌而言,未来完成合资替代、油车替代的机会,更大了。

关键词阅读:车企

责任编辑:赵路 RF1315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